高中作文

时间:2024-06-20 19:25:13
实用的高中作文4篇

实用的高中作文4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作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作文 篇1

对万物和天地的敬畏之心,对风雅和优美投以深深爱慕,对高洁和矜持的情操不失信仰。

——安妮宝贝。

煎茶,茶花,焚香……一切的传统文化,似乎逃脱不了被时间湮没的命运。昔日的礼仪与文化,在当今电子潮流的冲击下,也只能稀稀停驻在人们脑海里。生活愈渐狭隘盲从,我们应以何种目光审视那些逝去的文化呢?

所幸有了古书这种载体,古书是经历时间沉淀后前人留予后人最精粹的文化,是历史洪流中无法褪色的文物。抚摸那些黝黄色的纸张轻嗅那些砚台上磨合数遍的墨香,仿佛一人重溯于逝去年华,与古人相邀桌台,秉烛夜谈那些在暗黄纸张中流转的古诗与其文化蕴含。

于我而言,第一次与古书邂逅,是年幼的一次搬家中。印象十分深刻的那本古书,封皮已经残缺,但里面的内容完好无损。手写的墨迹在古籍上留下少许染痕,但因为笔画的庄重大气无碍于阅读。年幼的我无知古书的珍贵,只是轻轻捧起,在太阳的普照下让书中抑制已久的书香无限散发,氤氲整个心房。而那种香味,是岁月沉淀后墨与文化的融汇,是昔日文人在日月凝练中苦心与灵感的交流,是如今在繁杂的机械印刷中无可寻觅的味道。古书的质量超乎了我对一本泛黄折裂的书估量,或许是因为年代的久远,亦或是文字的庄重,使我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它所背负的沧桑历史。

往后的日子里,与古书接触的机会算是零零散散,但不管是在网络报刊中的无意相逢,还是在古杂店中细心把玩,古诗携带的隽永与积淀,一次次影响着我。记忆中浏览过最震撼的是《尚书》一书,虽是在其他典籍中粗略翻看,但它的大气沉稳,语言的厚重在破损暗黄的纸面愈渐深刻。随着岁月积累,自己不再局限于古书表面的字迹,开始深入探讨对古书的认识。《尚书》又称《书经》,古人云“以其上古之书,为之《尚书》”,这是它作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的最好证明。同时它标志着古代散文的进步,但也因为里面的文字诘屈艰深,又被评为我国飞古代最难读的书之一。可惜的是年代的久远加上古书多桀命运,《尚书》现存的抄本也少之又少。

著名藏书家韦力一生致力于收藏古书,他曾说:“读古书,会读出自己的小,读出自己的浅薄。”的确,现今社会的人们已无暇品味陈年古物,而是选择了快餐式阅读,更又可悲者常以古句断章取义夸夸其谈从而达到自我肯定的目的。文化的丢失与无视,成为了物质文明高师傅在的悲剧。而古书,所承载的'历史,尽管被社会反复冲刷折裂,却依旧代表着信息和见证。隐遁在生活喧哗的角落,它以一种崇高的使命感,等待着精神贫乏的人重新翻阅。

被时间淹没的价值与诠释,被物质支配的灵魂与理念,在后人重新翻览古书时,如同一颗璀璨明星逐一升起,直到饱满明朗。而古人,古事,古物……那些在人们记忆中封尘依旧的话题,也会逐渐鲜活,传颂千代。

高中作文 篇2

此时,我的奶奶一定站在山顶的凉亭上向家里张望。

我奶奶一边和她的老姐妹们唠嗑,眼睛却不时地朝山脚下的那条水泥路上睃巡。

白色的水泥路在绿野间蜿蜒,甲壳虫似的车,蚂蚁似的人,奶奶的眼睛在他们的身上一一地停留。她知道,春风一吹,她的儿孙们就要上山来看望她了。

“清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千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我的母亲早已从镇上买来了花花绿绿的纸,用刀把纸铰成一串串铜钱状的飘钱,然后再用锡纸折成一个个亮闪闪的大元宝,准备上坟时孝敬给故去的长辈。在这上面,母亲很大方,给故人的钱总是备得足足的。父亲呢,则把他平时舍不得吃的好烟好酒拿出来,准备上坟分给他的亲人们尝尝。

我们这些小孩也掰着手指在盼着清明到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在我们的期盼中一天天走近。

阳光已有些暖了,风却还有些凉,油菜花鲜艳而明亮。在山顶凉亭上张望着的奶奶,突然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再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终于看清,明媚的春光里,儿孙们真的来看望她了。

奶奶住的地方叫蒋山,蒋山不高,却清幽灵秀。奶奶在世的时候就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常瘪着嘴说:“有福之人山上搁。我老了,你们就把我送到这山上去。”

老了的奶奶被唢呐吹吹打打送上了山。坐在小盒子里的奶奶喜滋滋地想,又做了回新娘子呢。她的许多老姐妹们——瘪嘴老太林生娘,卖鸡蛋的老虎婆,会做裁缝的小姨娘等等,也都早已过来了,她们的陵墓亲热地挤挨在一起,奶奶不寂寞。

现在,住到了山上的奶奶就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看着她的儿孙们一步步走上山来。

走在扫墓队伍前面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小孩了。孩子们是骑着竹马来的,手里拿着杨柳枝做的马鞭,嘴里还“得儿得儿”学着马叫,心早已飞上了山。山上有杜鹃花,还有画眉鸟,最主要的,父亲的挑担里那些好吃的在勾我们的心。

清明节前,母亲总会去阡陌上割一种棉茧头草,这草用石灰和热水炝过洗净后,再和着糯米粉揉成团,包上馅,便做成了江南清明的时鲜——棉茧头团子。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这吃了打巴掌也不肯放的棉茧头团子得让先人们尝过后才能归我们。

先人到底吃不吃这棉茧头团子,我们不知道,就像不知母亲折的大元宝在那边能不能真当钱用,但我爹娘却相信祖宗神灵会感知他们这份虔诚的。

“娘,清明了,我们来看你了。”爹站在奶奶坟前说。

奶奶坟头的青草哗哗地响,奶奶说:“孩儿们啊,我也想你们啊。”

爹抖了抖手里拿着的鼓鼓囊囊的纸钱,底气十足地大声说:“娘,我来给你送钱用了。”

“呵呵,有钱喉咙都大了啊。”奶奶笑着责怪道,“要这些烂纸有啥用?你就不能实在些!”

爹的脸一红,娘忙把挑担里的供食摆放出来,青团、水果、小菜、甜酒放了一祭台。

“娘,我包了几个青团,你来尝尝鲜吧。”

一阵微风吹过,奶奶从树梢上飘然而下,似乎又闻到了田野的花草气息,稻米的清新气息,尘俗里的甜美气息,她不禁醉了。

奶奶说:“还是媳妇贴我的心。”

醉了的何止是奶奶呢?春风轻柔,太阳温暖,坟前的树枝摇曳,它们也都被这清明的浓浓的亲情陶醉了吧?

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在风中翩飞,坟头上的杂草已被清理,奶奶端坐在袅袅的青烟中看着我们微笑。爹说,大家再给老祖宗磕个头。

奶奶,明年清明再来看你。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

高中作文 篇3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所以,很多人可能认为,青春是人这一生中最绚丽、最灿烂同时也是最短暂的一段时光,倏忽而逝。而我认为,这是对青春的片面性的理解,只是将青春局限于时光。青春不是朱唇、桃面,而是那无限的想象和深沉的意志;青春,是那生命的源泉在奔腾,在流淌,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青春,应是气贯长虹,勇敢、坚强、锋锐,斩开一切怯弱;进取、向上,压倒苟且和安逸。如此锐气,年方二十的后生应有,而六旬老人也很多见。年岁的增大,并不是垂老的标志,而那些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丢弃、丧失了前进的动力的人,才真正的堕入了暮年,堕入了心灵的暮年。

时光流逝,岁月飘忽,这只能触及我们的体肤,使之衰老。但我们如果将奋斗的热忱抛弃,就必然导致灵魂的颓废;一旦我们的心中丧失了自信,被忧愁、烦恼、惶恐不安等负面情绪占据,那么定然会使人的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你是年过花甲,抑或是二八芳龄,在心中都应有生命之快乐,如孩童一般天真、纯洁。在你的心中有一台天线,可以接收这世间一切情绪信号。如果你通过这天线接收天上人间的快乐、幸福、希望、勇气、坚毅的信号,那么你就一定能风华长存,青春永驻。

你一旦将那天线下降,就不能再接收到那些美好的信号,锋锐之气将会被冰封,那些负面情绪就会疯狂地涌入。即使你是年方二十的后生,实际上也已垂垂老矣。可你只要竖起天线,捕捉那充斥在天地间的乐观和美好的信号,那么你就很有可能即使在将告别这尘世之时仍觉年轻。

青春与我们同行,从生至死,一生一世。因为,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高中作文 篇4

从发芽的那一刻,到凋零的那一瞬间。一片叶完成了自已的一生。从降生的那一刻,到死亡的那一瞬间。一个人也同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人的一生,可以迷恋于花红柳绿,可以执着于功名利禄,也可以像一片叶,默默的出生,默默的工作,默默的付出,然后默默的死去。

不求生如夏花之绚烂,但求死如秋叶之宁静。不为别的,只因如叶一般的人生,才应是最富有意义的一生。

没有哪个人的出生能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因为每一个人在降生时都如同一张白纸,就像每一片叶的出生都不曾打扰过谁,它们披着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嫩绿色外衣,整齐的排列在树稍,静静的享受着春光的爱抚,安静的等待着长大。

春天来了又去,夏日的繁华日渐增长。它们依旧保持着缄默,安静的生长着,宽大的叶片彰显着宁静,深绿的颜色透出几分淡泊。它们默默的承受着如火的烈日和狂暴的风雨,它们默默的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却并不为人注意。就像爱因斯坦总是选择在宁静的角落里思考问题,就像托尔斯泰躲在狭小的书房里独自构思着复活禁止任何人的打扰,就像袁隆平俯首于田垄,农民般黝黑的脸孔下却隐藏着科学的双眼。

它们是何时开始渐渐发黄的,又是在何时染上了烈焰般浓郁的红?没有人知道,只是在微风扫过的那一刻,它们安静的脱离生养它们的大树,然后在微凉的秋风中缓缓的打着旋儿落下,最后成为了铺满林间小道的金黄。这一刻,人们才知道,秋天来了。这一刻,人们才想起叶子们曾为他们做过的一切。它们曾在暖人的春光里赠与人们一片赏心悦目的嫩绿,它们曾在夏日里为人们遮阳挡雨,当它们碾落成泥的时候,它们滋养了大地。我想起托尔斯泰,想起他为人们留下的最后一道思考题。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他留给自己最后的归宿,就像是一片落叶。生与土地,最后就回归土地。没有高大的纪念碑,没有庄严的十字架,甚至没有一句赞美和歌颂的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选择了与树为伴,也许他也曾想起过叶,想起他和叶那极为相似的人生。

伟人大多都愿选择宁静的归宿。平凡的人,在逝去时更加的微不足道。他们就像落叶,安静的坠落,安静的凋零,在宁静中回归自然。

像叶一样默默的度过一生,也许会枯燥,也许会烦闷,但如叶般的人生,没有追逐功名利禄的勾心斗角,没有夺权争富的你争我夺,枯燥中更多的是宁静,烦闷中更多的是淡泊。而宁静与淡泊中,人们更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欢乐也幸福,会更加明白自已存在的意义。知足常乐中,自然能望的更高,看的更远,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梦想。

所以,如叶般的人生,才应该是最富有意义的人生。

《实用的高中作文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