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幼儿工作计划模板汇总8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工作方法。但是工作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工作计划8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工作计划 篇120xx年在院领导的支持下,通过不断的努力,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20xx年我们将更加努力,争取在各方面比去年更上一个台阶,现从本镇实际出发特制定20xx年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一、整体目标:
1、争取在20xx年时,实现每个儿童都享有卫生保健,提高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力争新生儿访视率100%,降低婴儿死亡率为奋斗目标。
2、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要早防早治,提高矫治率,降低体弱儿率,体弱儿做到管理率100%。
3、对信息统计的各种报表,均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并做到有痕迹管理。
二、具体措施: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市妇幼卫生年暨“三网”监测工作,提高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认真落实县妇幼保健所工作考核目标,加强质量控制,对新生儿进行系统管理.积极开展新生儿访视工作,宣传母乳喂养及指导新生儿护理,做到三早,早发现、早管理、早干预。
3、坚持“4.2.1”体检,开展对集体儿童进行大面积体检工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体检项目。
4、在领导协调及带领下,开展3-6岁托幼园所儿童体检。
5、与儿童家长及时沟通,将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及体检率提高。加强宣传,加深儿童家长对儿童体检的认识。
6,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与妇保科.儿科.妇产科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儿童的动态,提高新生儿访视率。
7、认真做好体弱儿筛查工作,加强对体弱儿的管理,专案专卡系统管理。
8、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大众科普知识传播。
xx中心医院儿保科
20xx年10月2日
幼儿工作计划 篇2一、情况分析
这学期托班有5名老生,其余幼儿都是新生,上学期就入托的孩子,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在学习、生活、游戏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已有所养成,这几位孩子在托班里将会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新入园的孩子情绪不稳定,他们对新环境不熟悉。他们之中多数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用水杯喝水,不喜欢用幼儿园杯子和毛巾,但对从家里带来的物品如:毛巾、水杯、玩具、书包等有很强的依恋,大部分幼儿喜欢听故事、听音乐、喜欢参与游戏,他们对成人有强烈的依恋,喜欢和固定的老师交往,怕见生人,不主动与他人打招呼,他们的情绪易受同伴和环境的影响,所以,他们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容易转移。身体发展的方向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已能随意独立地活动,能完成走、跑、跳、钻爬、攀等基本动作,能串珠子,撕纸,他们还尝试自己动手、吃饭、穿衣裤等。因此,手眼协调能力有了一定发展、但动作仍不协调,由于他们身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多种疾病。他们自我意识开始建立,出现反抗现象,喜欢与熟悉的人交往,不满足时出现攻击性行为。根据幼儿的现状,我们应该注意对幼儿的需要给予满足,使他们生活在一个和睦、相互给予爱的环境之中,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
1、]愿意上托儿所或幼儿园,愿意亲近老师或熟悉的成人。
2、能跟随老师参加集体活动,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尝试与喜欢的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体验其中的快乐。
3、能觉察自己和他人明显的情绪表现,在成人的提醒下乐意招呼他人,并能使用日常礼貌用语,能进行简单的应答。
4、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班级名称。
5、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乐于帮助家里成人做一力所能级的事。如:摆碗筷,摘菜、摆椅子等。
6、学习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简单的规则。
7、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三、主要内容和要求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主要任务是创设安全、卫生、舒适、愉快的环境,保证幼儿健康、愉快成长;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促身体健康发展;引导他们感知周围环境,对环境有兴趣,发展感知觉,促语言思维能力发展;培养幼儿喜欢与人交往的态度,形成初步的独立意识,胶能力,促良好个性发展;在生活中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他们的基本生活能力;激发他们发现美、感爱美的情绪,为了做好这些,我们的出法有几方面。生活: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及个性,引导他们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体验做事乐趣,满足生活的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
1、培养幼儿勤盥洗兴趣,养成勤盥洗习惯。认识自己常用物品及标记,乐在成人帮助下清洁自己身体,会洗手,养成讲卫生习惯。
2、会用勺吃饭、喝汤,用杯喝水;会剥果皮,乐于接受各种食物,养成餐前洗手,饭后漱口习惯。
3、帮助幼儿建立独立入厕,定时睡眠的习惯。
4、鼓励幼儿多与他人沟通,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5、引导幼儿随时注意安全,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听从成人有关的安全提示,知道不独自到在人关注不到的地方玩,不摸危险物品,不将异物放入口、耳里。游戏:引导幼儿积极感知周围环境,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兴趣,促进多方面发展。
1、引导幼儿参与多种游戏,体验游戏快乐,初步掌握游戏技能;感知材料特点,会与同伴友好游戏,积极感知游戏材料形状、颜色、大小等明显特点,懂得爱护图书和玩具。
2、引导幼儿感受集体游戏快乐,培养良好的社会情感,懂得爱自己亲人,老师和小朋友,愿与他人交往,体验集体活动乐趣。认识自我,感受节日快乐,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做事的乐趣,懂得遵守生活及游戏规则,建立初步规则意识,不怕黑、不怕冷、不怕打预防针等勇敢精神。
3、引导幼儿主动与人交往,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需求,会安静听加紧人说话,能听懂简单的指令。锻炼:引发幼儿对户外活动兴趣,积极参与各种体育锻炼活动,促进动作及身体的健康发展,养成活泼开朗,不怕困难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措施
1、关爱幼儿,赋予亲情要以真诚的态度关爱每一位孩子,通过适时恰当地给予孩子关注,微笑、搂抱、应答等方式,传递对他们的关爱,满足其身心需求,帮助幼儿对保教人员的依赖用信任的建立,让他们获得安全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教养并重,保教合一保教人员共同承担着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任务,必须为 ……此处隐藏2255个字……提高。
2、积累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知识和开展实践活动的经验。
3、从主动参与转向主动研讨,科研意识逐步增强。
薄弱环节
1、教育理念尚未有效地转化到实际的教育行为。
2、对“社会性”概念界定、内涵有待进一步研究。
3、对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的有效结合存有困惑。
在园和中心组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贯彻课改精神。树立“教师是活动的主人”、“以教师为主体”的发展观,促使教师主动地学习、实践、思考、研究,使教研更好地为教师和教育服务。
1、从问题入手,及时捕捉具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问题。通过组员间的互动来解除困惑,更好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
2、开展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就主题游戏中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探索能力的影响进行初步研讨,完成《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及完成任务能力的调查研究》。
3、学习、分析《探索型主题活动的“主题”》中的案例,正确认识、理解、把握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之间的关系。
4、开展主题型家长活动,增进家园联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大班教研组计划
各月工作重点提示
调整与实施
2月
1、学习园务计划,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组实际情况确定本学期教研组特色及研究重点。
2、实践活动——斜坡与球及评析研讨。
3、进行混班主题游戏内容的商讨并做好相关的准备。
3月
1、策划、组织植树节幼儿社会实践活动。
2、交流各班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研讨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开展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的家长讲座。
4月
1、实践活动——主题游戏中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探索行为进行观察、评析。
2、收集、交流有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活动或游戏内容。
5月
1、就主题游戏中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探索能力的影响进行初步研讨。
2、参观小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3、进行《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及完成任务能力的调查研究》的结题工作。
6月
1、计划、组织幼儿“毕业活动月”的活动。
2、邀请小学老师、一年级学生及家长到园座谈。
3、幼儿社会性活动或游戏案例的收集、汇总。
4、针对教研计划以及实施情况进行学期小结,对下学期的教研活动提出建议。
幼儿工作计划 篇8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加强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入把握《纲要》精髓,更新教育理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进一步优化保教质量。在不断学习和教育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各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以教研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1、继续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把握大班各领域的目标和指导要求。鼓励教师继续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关幼教理论的书籍和杂志,用新的知识和信息充实自己。在教研活动理论学习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帮助教师能够逐渐理解、领会、内化,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转化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目的。
2、开展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遵循《指南》中所提出的三个原则,学习每个领域提出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重点研究每个领域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发展目标,使自身的幼教理论更加系统化。
3、重视教学反思,鼓励每位教师都要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案例分析等。鼓励组内教师以理性的态度来反思课堂教学,是教学实践符合《纲要》与《指南》的目标和要求。
二、务实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本学期重点抓好教师的一日活动的组织和课堂教学,认真学习《一日活动的应知应会》,人人做到心中有数,真正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多鼓励、多提醒、多帮助,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一日活动的流程,提高活动组织的有效性。
2、继续做好课程审议工作。期初共同商讨本学期需要开展的主题,并筛选主题中适合开展的活动。按上课班次分成两个集体备课组,对每个活动进行集体备课,然后各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于调整,不断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3、本学期继续开展“一课三研”的活动,每位老师都要在年级组内参与一课三研的活动,鼓励教师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反复的研讨,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还开展主题沙龙、录像课观摩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探讨中得到收获与启发。
3、根据园内的工作五年内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帮助组内教师选择活动,分析活动的价值,确立目标,组织活动,不断磨课,使他们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表现。
4、本学期将围绕“游戏中幼儿发展评价”这一主题,开展组内的研讨分享活动。每位老师集思广益,收集各种有关中班开展游戏的的评价方式和原则,在组内分享。结合班级游戏时的案例,分享自己的组织和评价方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研讨、实施、建立大班幼儿的成长档案,探索大班幼儿成长记录的各种方法,挖掘适合大班幼儿的内容,不同的领域方法也相应变化,以及发现幼儿发展中共性的问题和个性特点在成长档案中的展现,让成长册的记录更加科学性。
三、结合课题,落实研究工作。
1、结合市级重点规划课题《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的实践研究》工作要求,开展各种观摩、分享、研讨活动。重点研讨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中的班级特色的建立。
2、讨论、观摩班级美工区特色环境的打造,结合图片分享自己的创设理念,材料投放,开展情况。
3、展示研究过程中自身美术教学的亮点,通过实际教学案例与其他教师分享。重点总结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策略。
四、每月工作重点:
九月份:
1、课程审议,制定本学期主题活动开展的内容。
2、完善教室环境布置,进行观摩、分享。
3、理论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应知应会》。
十月份:
1、公开课研讨。
2、理论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语言领域。
十一月份:
1、公开课研讨,重点帮助工作五年内青年工作的教师参加优质课评比。
2、一课三研活动。
3、教师考核课活动。
4、理论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科学领域
十二月份:
1、专题研讨:名师录像课观摩。
2、一课三研活动。
3、专题研讨:怎样创设富有特色的班级美工区环境。
一月份:
1、商讨元旦迎新活动方案。
2、研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