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课文讲述了一个失明男孩在妈妈的鼓励和提示下用弹弓打破远在七、八米以外的玻璃瓶的事,表现了伟大无私的母爱。全文淡淡的情节,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感受到的却是一股激情涌动的爱,故事感人至深,耐人寻味。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双语班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情感交流方面,我请学生们回家观察父母言行,感受亲情。
三、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2、细读课文中的句子,抓住细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深意,能感受课文中母亲对小男孩的宽容和理解,关怀与信任,感受母爱的平凡与伟大。
四、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语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与支持,通过补白,感受母爱的伟大。
五、说教学流程:
一是:设情,“母爱”导入。
1、开课伊始我和学生通过诗句朗读,以情做积淀,说说自己心中,认为最伟大、无私的爱是什么爱?“母爱”,这样即透出“爱”的内涵又使学生情感的河荡漾开来,让学生带着对母爱的感动走进课文的学习。
二是:听读课文,初知“母爱”
1、教师配乐范读,提出听读要求:听老师的声音,用心感受一下课文,然后告诉老师文中主要写了几个人物?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连串的问题,让孩子组织语言,将它们的答案拼接起来,让孩子试着去说,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告诉学生这样就可以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就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做到。
3、 静读文本,看不见的爱是怎样的爱?你从哪里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先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试着有感情读好这些句子。 小组交流
研读谈理解,本文的重点和关键部分就是母亲的语言和动作作抓住母亲和作者的对话,让学生合作、讨论、理解、交流在对话中自己明白了什么,配合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声音和文字的效果,引导学生抓住细节、重点词句来理解。
4、集体讨论,品析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精彩,并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就本文而言,期望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平凡的动作,从容的神情,简朴的话语中感受到这位与众不同的母亲给予有残疾的孩子鼓励、信心、希望,这就是课题所言看不见的爱——伟大的母爱,而这既是对学生理解文本难点、重点的合理分散,又是借助阅读实践,对文本重难点的突破。
5、理解孩子在母爱的陪伴与鼓励下,男孩不放弃,不气馁,不断向困难挑战。正因为这样,当我转身要离去时,突然身后传来了——(放课件,深情感悟)
三是:启迪,感悟“母爱”。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们都看见了一份看不见的爱,练习打弹弓只是这对母子生活中的一件极小的事,可却让我们感受到一份不寻常的母爱。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她时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一种无处不在而又“看不见的”。让我们就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说给别人听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本领——根据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学习简要复述课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自由发言)
说课稿 篇2一、说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是教科板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近父母》的第一框。作为八年级的开篇课,本框题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步入八年级后,学生们在生活,学习方面比七年级时成熟了,而在人际交往中的亲子、师生之间的相处,渐渐出现了所谓的“代沟”问题。这正是本框后面所讲内容。所以,学好本框内容就为学好以后的有关解决“代沟”问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能对父母的生育之情,养育之恩充满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2、能力目标: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我体验,了解父母的想法,尽可能地了解父母的要求和期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父母、孝敬父母。
3、知识目标: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是为人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义务;知道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框教学重点、难点是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四、说教法
根据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孝敬父母的典型材料。
2、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在情境中共同探究孝敬父母的表现,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掌握应该用哪些方式去孝敬父母。
(2)亲身体验法:引导学生例举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体验父母的爱。
五、说学法:
新课程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分析归纳法。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学习状态下掌握相关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1、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出示情境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背景画面,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
学生:朗读或背诵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进一步渲染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教师概括:同学们一首《游子吟》道出了母亲对游子的牵挂,也道出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恩。刚才大家听了歌曲,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感人肺腑的情景,很多同学也曾经历过。
学生:介绍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学生回答:(略)
教师概括:是的,我们的父母无时无刻不想着我们,无处不牵挂着我们,默默地为我们
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父母的 ……此处隐藏8843个字……的朋友当中,谁给你印象最深?”学生就会说出最喜欢的动植物。“既然这些动植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我们该怎样对待身边的动、植物朋友呢?”学生就会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很快地说出自己是怎样对待校园的植物、家中的动物。这样师生之间形成互动,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他们关心,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4、手工制作,作品交流与展示。
学生对自己最喜爱的动植物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后,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想画的就画一画、想剪的就剪一剪、想贴的就贴一贴。等学生作品做好后就临时办一个动植物作品展览,并让展示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这样从生活入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显得更扎实了。最后,课堂在师生欢乐地拍手声中结束。我们和动植物朋友之间的友情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延续。
说课稿 篇8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五册第六课《红色的画》,本课与下一课《黄色和蓝色的画》同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学生系统学习色彩知识的开始。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三原色,感受三原色中的红颜色使画面产生的特有美感,使学生开始从盲目的,随意的涂抹颜色,到有意识的运用色彩,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
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涂色方法和线条组合已基本掌握,大部分学生可以有意识的使用渐变色,但有少数学生还处于无意识的涂抹颜色。通过这本课的学习,认识三原色,感受红黄蓝三种颜色使画面产生的特有美感,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
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本课我设定的三维目标有: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红色是三原色的一种,感受红色的特有美感,学会运用红色系绘制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开展探究式合作学习活动,学生能够用平涂或渐变的方法表现一幅红色的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做游戏、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找出问题,通过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重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说教具、学具:本课教师用具有彩色水、照片视频、多媒体课件、教师范画, 学生准备用具有油画棒、画纸。
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本节课上课前我安排好学习小组,整理好学习用具, 引导学生观看红色照片视频,让学生会回忆对身边自然生活的生活经验,感受红色的美感。
这样既调动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也启发了学生注意观察生活。
二、导入活动
原色是这节课的知识点,用变色游戏形式学生不用机械记忆就能理解三原色。然后连续提出问题“那种颜色可以代表你们此刻的心情?”
“为什么?红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这样导入课题的同时也完成了学生对于红色喜庆的理解。
三、讲述新课
1、寻找红色
引导学生回忆课前观看的视频中哪个红色物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者你还知道什么红色物品? 用水彩笔画出印象深刻的红色。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初步对“红色的画”进行描绘,教师初步指导学生作画构图问题。
2、红色用途
结合我国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了解红色在中国的独特审美意义对学生也是一种很恰当的爱国教育。学生欣赏图片(欢快的节日、在喜庆背景色、胜利庆祝色)共讨红色会用到什么场合来了解红色在中国人心中的特殊含义——吉祥如意的祝福!热情向上奋发的中国!
3、研究红色
我在学生感知红色的基础上出示自己范画,让学生寻找老师画面中丰富的红色。学生通过对比自己与老师的画感受丰富的红色带给画面的特有美感。进而引出红色系列颜色,认识与红色相关的其它偏红颜色。学生通过和同桌互相介绍、老师来考察的形式熟记5-6中红色。
4、认识“红色的画”
此环节,学生通过欣赏画家的画《剥玉米》来判断:什么样的画才是红色的画!对比学生作品,启发红色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采用什么不同的表现手法?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
四、学生实践
在学生作画前,我出示自己的两幅画的不同做画步骤图,指导学生对比分析老师的这两幅画分别如何完成的?学生快速掌握两种画法,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教师再及时提出作业要求,引发学生发散思考,激励学生以合作形式大胆创新,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展示、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一起创办“红色画展”,将自己的画展示、介绍给同学,其他同学指出其作品的优缺点,教师做以补充评价。这样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解决绘画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深化理解教学的重点。
六、小结、拓展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用其它原色也能画一幅画吗?学生回家预习《黄色和蓝色的画》,感受知识延伸带来的学习乐趣,为下一课学习做铺垫。
说板书
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较为均衡式的板书。注重体现板书设计的直观、系统、简明、美观的特点。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营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氛围方面,在重视审美和的过程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本课学习后,学生既能够用平涂或渐变的方法表现一幅红色的画,也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虽然也比较认可这次教学活动,但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在调整原有的教学实施,在强调色彩观念演变的的基础上,削减了色彩基本知识的讲解,加强了色彩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链接,点到为止,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适当加强原有教学实施中艺术体验部分的闪光点,使学生认识到写实已经不是评价美术作品唯一的标准绘画创作可以修改、反复和推翻,过程是美丽的,降低具象的造型要求,提高学生绘画表现的自信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