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1“生命的壮歌” 的中心词是“壮歌”,“壮”含有壮烈的意思,可见,课文唱响的是一首壮烈的生命之歌。在这一总标题下还有两个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故 事,即“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蚁国”是形象的说法,提示我们蚂蚁家族可不是松散的组合,在特定时刻,人人都会为这个群体作出贡献。作者将“英雄”这 一光荣称号赋予蚂蚁,暗示它们有着不同寻常的表现,饱含赞颂之情。“生命桥”中的“桥”不是普通的桥梁,而是羚羊们用来维系生命的。用“桥”来比喻羚羊用 来维系生命的纽带,形象生动,读来有撼人心魄的感觉。
这两则故事题材不同,
主题却相似,都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再现了自然界 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反映动物界为了求得生命的延续,危难时刻不惜献身的伟大壮举,赞颂了它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那一个个 沉着冷静、团结协作的个体,那一幕幕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震人心魄、扣人心弦。
要体会出如上的文本意蕴,重要的一点是抓住关键语 句。首先要抓住描写动物面临危险时的表现。《蚁国英雄》中,蚂蚁面对肆虐的火舌没有束手待毙,竟然“迅速地扭成一团”,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生命桥》 中,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动物们虽然没有语言,但是,通过这些无 私无畏的动作更能使人感受到动物的伟大。其次要抓住一些场面描写语句体会。
《蚁国英雄》中,作者多次进行了场面描写,如“河面上升腾起一 层薄薄的烟雾”,无疑,此处作者将蚂蚁突出火舌的重围比作了一场战争,硝烟散后究竟谁是真正的英雄呢?显然,是蚂蚁们。在《“命桥》中,“山涧上空划出了 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这一道道弧线交织起的是一道生命的彩虹。最后,还应抓住作者的“情语”来体会。两篇短文开始似乎都对这些动物有些不屑,但是 又牵挂着这样一些生灵,最后,当这些可爱的动物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时候,作者又禁不住赞叹。要想体会作者对动物这种勇者无惧精神的赞美还得深入到能 够代表作者感情的语句。
本文的两个故事都十分感人,虽读过几遍,却仍然动容。如何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中的情是在教学的重点。
《蚁国英雄》只有一段读起来有点难度。首先我引导学生分层: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层。学生自学进行交流,效果很好。弄清楚每一层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了。了解的故事内容之后才能感悟。第二步我问:那段文字最打动你?多读多思,哪些词语用得好?学生自学之后交流:“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 焦臭气味。”中的“肆虐、焦臭”说明火势很大,蚂蚁死伤惨重;“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 围。”中的“区区弱者”说明蚂蚁是渺小的、弱小的。“竟、迅速、突围”表现出蚂蚁的自救本领和面对灾难的态度。……文中有很多这样令人动容的语句,学生能 抓住字眼理解和感受,再这个基础上我重点是引导他们读好语句。读出情感才能走进心灵。
《生命桥》的重点是“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 桥墩的生命桥。”这句话的理解。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所划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在教学中,我们一边读一边 想一边谈感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老羚羊的视死如归、勇于奉献的精神,也体会到整个羚羊群的默契合作。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2《生命的壮歌》一课中的《生命桥》是一篇激情讴歌生命的篇章。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感受生命的激情,接受精神的洗礼,促使情感的升华。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教学两个故事时,我先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蚂蚁、英雄、羚羊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发言积极,通过交流,认识到:蚂蚁在生活中是极其弱小的生灵,正像文中描述的那样,它们不过是区区弱者,一阵微风、一个手头就可以使其毙命,在自然界它们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在我们的心目中英雄是行侠仗义、舍己为人、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小小蚂蚁怎么会被称为英雄,会有如此高的赞誉?在密林深处,一群羚羊被狞猎队一步步逼上了悬崖。悬崖是这样高耸入云,下面是万丈深渊,对面山崖又离得较远,一只羚羊无论如何不能跳到对面崖上。它们会怎样呢?交流着交流着,学生渐渐入情了。这时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投入——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珠玉落盘,清脆亮丽之声不绝与耳,这是生命体的撞击绝唱,是师生借助文本奏响的生命乐章。
教学中,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感动的句段。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思考之后,纷纷举手:
一生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可以看出蚁国的英雄们在遭遇灭顶之灾时,竟然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以生命为代价,以求得整群蚂蚁的生存。蚂蚁突遇灾难时让人的惋惜到其脱险方式的果断、巧妙,着实令人惊喜又惊叹!尤其叹这些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抱团突围”一层中的两个“也不”,完美地诠释了这些英雄们至死坚守岗位的那种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
一生说:“ 生活中的桥是从此岸通向彼岸的道路,在《生命桥》中,山涧上空那一道道眼花缭乱的弧线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是从这边悬崖通向那边悬崖的道路,更是从死亡走向新生的道路。这一通道是用老羊的生命换来的。”此时,羚羊飞渡那悲壮场景给学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之际,他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文章的丰富内涵,这时不妨留一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索。在学生沉思之后,让他们说说是否想呼唤些什么时,学生的回音是:
——让我们爱护动物,世界会更美好!
——保护珍惜动物,不要让他们灭绝!
——珍爱生命,保护自然!
……
讴歌生命的篇章,要生命去撞击,学生体会其中的内含,思想也就得到了升华。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3《生命的壮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 ……此处隐藏7498个字……得这么好。(询问刚才发言不上来的同学)你愿意来试一试吗?
新课改提出老师要做学生式的老师,学生要成为老师式的学生,这种角色的定位是准确的,是以人为本的,是对师生角色的最具人文性的定位。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变成一个好学生,让我们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这一课的教学,我在组内三个班分别进行的不同教学设计的尝试:带着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概括再细品深读;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自学感悟。
在三次教学中,我有许多不同的收获:
1、用小标题进行概括。这是我们四年级第一词进行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小标题与文章题目的作用一样,它是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与提示。因此,练习写小标题可以提高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列小标题可以有两种方法:(1)摘录法,就是从课文的段落中去找词、词组或短语,做小标题。
具体步骤是,先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再逐段阅读,然后边读边看。看看哪个词或词组可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摘录出来。(2)浓缩法,就是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把主要意思加工提炼成小标题。具体步骤是,先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再逐段阅读,概括出各段段意,然后边读边想,找出最简练的词,词组,最后把几段小标题进行比较平衡,使其结构相同,字数也尽可能相同。但在整个教学中,我并没有讲清楚这样两个方法,以至于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概括出的小标题往往就造成结构不统一,以至于在交流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2、对于生命的解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蚂蚁、羚羊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本身所体现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做了充分的解读和感悟,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感悟到动物们为了求得生命的延续,危难时刻不惜献身的伟大壮举,以及它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但是却忽略了故事中的“人”,尤其是“蚁国英雄”中那不慎引起火灾的人和静观蚂蚁抱团冲出火圈的人,他们在这样一个壮举面前所表现出的心里变化,他们对于生命的一种重新认识。
3、依托“美读”体悟情感。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谈到了这一点,但在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对于概括、品读上花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削弱了“美读”体悟的环节,使得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感还不是很清晰,因此感悟还是显得略微浅显和浮于表面。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13这是一篇讴歌生命的文章,有“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故事,再现了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现身精神,共同组成的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这两则故事题材不同,主题却相似,都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反映动物界为了求得生命的延续,危难时刻不惜献身的伟大壮举,赞颂了它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那一个个沉着冷静、团结协作的个体,那一幕幕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震人心魄、扣人心弦。
在两堂课的教学中,我充满激情的导入把学生带入到那种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课文的内涵。教学时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字词,在读中赏析语句,在读中揣摩情感。学生通过激情朗读,似乎把当时情景进行再现,使得老师和学生们的那颗心被都被震醒了。课堂上我没有任何特别的讲解,没有特殊的引导,更多的只是孩子们的读,读的过程中,学生们被课文的内容所感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感悟后,读书的个性化也随之有了提高。()而在“生命桥”一课教学时,利用简笔画的勾画,使得学生更能体会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来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整堂课的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深入理解、体会外层蚂蚁和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的壮举,又要在读中领悟到外层蚂蚁和老羚羊舍己为“人”、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
这篇课文不仅给学生进行了一次有益的生命教育,也给我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大海的歌教学反思唱歌教学反思草原牧歌教学反思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14在教学了课文《生命的壮歌》后,感动了许多学生。这是一篇讴歌生命的文章,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故事,再现了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现身精神,共同组成的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
在教学时,文章本身感动了我和许多学生,同时我联系到了生活中的许多生死攸关的事例,让我们对于生命的意义和同伴间无私的奉献精神已经有了全新的解读。在上完课文内容后,我安排了学生回去写小练笔,练笔采取了写“读后感”这一方式,让学生将课文与现实生活练习起来,产生对生命更深的感悟。
首先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再次唤起学生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或令你感动的句子,学生都有说的欲望,并且说的都很好,含义深刻,富有感情。相信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悟。最后,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将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引入课堂:如,在地震中老师用身体保护学生,母亲用生命挽救孩子,同学以身体的残缺作为代价换回同伴的平安……这些不都具有老羚羊的精神吗?当说到这里,许多学生都用专注的眼神看着我,相信他们与文本有了共鸣,于是很多学生争着诉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令人感动的一幕幕。
当看着学生们写的一篇篇读后感,我心里感慨万分,因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学会了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同时更让他们体会到弱小生命间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可贵精神。在地震来临时,生命是如此顽强,人们的互助与献身更令人敬仰,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坚强的克服任何困难,团结在一起,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一篇读后感,给学生以心灵的洗礼,让他们的思想得到升华。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15《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有两则故事:《蚁国英雄》、《生命桥》。虽然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两幅壮烈的画面,但都蕴含了同样的一个主题,那就是团结协作,勇于献身的可贵精神,共同为读者谱写了最悲壮的生命之歌。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一直立足于“感动”,展开教学。
一、找感动
文中蚂蚁们抱团突围,外层蚂蚁被烧焦仍不松动分毫让人感动,老羚羊为了让小羚羊得以生存,做桥墩摔下悬崖让人感动。我让学生通过读读、圈圈画画的方式去文中寻找感动,并说说为什么感动,让学生边找边看图边感受外层蚂蚁和老羚羊的无私奉献、蚁群和羚羊群的团结拼搏。
二、读感动
在找感动的过程中,读是不能少的。没有反复的阅读,没有进入情景的朗读,文章不能走进学生内心,学生就很难理解课文。因此,我利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在美美的读中品味字里行间带给我们的震撼。学生的表情告诉我,他们被感动着,震撼着。
三、说感动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学生们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让我感到孩子们长大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