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调》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04 19:32:09
《猜调》教学反思

《猜调》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猜调》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调》教学反思1

我在9月25日上午第二节课,讲了湘版教材六年级第三课《猜调》。学习目标是:一、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感受和体验少儿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二、能主动参与听赏《金风吹来的时候》、学跳傣族舞等活动,了解和喜爱云南音乐及文化。学习重难点: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

《猜调》是一首表现儿童生活的地方性小调,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对唱的歌曲。结构短小、旋律简单、节奏鲜明,单纯质朴。全曲最高音i,最低音5,一气呵成的九小节,似乎想难倒对方,但对方却脱颖而出、对答如流。整首歌曲明快、活泼,富有情趣。《金风吹来的时候》是一首由葫芦丝与小乐队合奏的乐曲,优美、悠扬,与展现云南少女婀娜身姿的“傣族舞”,共同表现了云南人民的幸福生活。

为了呈现完整而有效的音乐课堂,我整合了本课的内容,设计了以演唱歌曲《猜调》为主,感受云南为辅的目标。通过听赏葫芦丝主奏乐曲《金凤吹来的时候》和学跳傣族舞活动,来感受、体验云南的风土人情,了解云南富有代表性的乐器“葫芦丝”,傣家的“孔雀舞”(舞蹈);再通过歌曲的自主学习和深入了解,知道当地“街(gai)、小乖乖”等方言以及一气呵成的曲式结构特点,培养起学生对云南的音乐及文化的兴趣、爱好。有主有次、循序渐进地走进云南,了解云南,乃至喜欢云南。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分成初识云南、歌唱云南和云南寻踪三部分展开教学,即先听赏、学跳“傣族舞”,再学唱歌曲,最后拓展到课后的查找三大环节。第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一个“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地方,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大家主动参与听赏和学跳傣族舞活动。听赏中,通过目标出示的引领,在“主奏乐器,给人的感觉想象到了什么?”的聆听指导下,听辨出了主奏乐曲“葫芦丝”;学跳舞蹈中,又以“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人们生活得如何?邀请你来参加”等问题,主动参与体验、领略了云南的'典型舞蹈。从乐器葫芦丝和孔雀舞等信息中,得出是“云南”的结果,从而“初识云南”,留下美好的、愉快的印象。第二部分,由聆听指导“歌曲唱了些什么?模仿一句”带学生初听,再教师范唱学生复听,了解歌曲“情绪和演唱形式”。对歌曲有印象之后,开始学生的自主学习。围绕“歌曲中有哪些云南地方特色?”分四步学唱歌曲。即(1)熟读前十六、后十六、连续十六分音符节奏;(2)用“da”唱读节奏;(3)用“唻”听唱旋律;(4)试着填唱歌词。通过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来突破学生的难点。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巩固后,以演唱指导“游戏中带着什么心情来唱的?问着什么口吻,答者什么语气?”引领学生思考和表现、评价,突破本课演唱的难点。第三部分,先回顾本课主要内容,询问“云南印象”;再布置课后拓展作业,查找有关“纳西古乐保存地—丽江、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玉溪、傣族音乐歌舞集中地—西双版纳”的位置,以及更多的云南民歌的收集、模仿。

在教学中,第一部分基本按我的设计和想法顺利完成,但有一个小疏忽,由于找不到源文件,通过网络下载,好不容易找到的是伴奏音乐,不是原曲,缺少了主奏乐曲“葫芦丝”,及时口头调整解决。第二部分在整体环节顺利进行的同时,课后听到齐媛和大家的提醒,才知道没有及时处理到座位靠后学生的难点,今后需做到照顾全体。另外,赶上了学校演练,提前5分钟下课了,最后的环节没能如期进行,学生走后向大家空讲说明了结尾环节。整体最有收获的地方,就是在内容的设计,环节的衔接和问题的呈现上有了条理、进步。能较准确、清晰地把握、表述,流程更畅通和简洁,不那么纠结了。不足就是,仍需在解决学生的难处时,想得更周到,做得更细致。今后会朝这个方向努力,争取更好的实现课堂自主与高效。

《猜调》教学反思2

我在设计教《猜调》这一课时,就想到学生平时喜欢做的游戏:猜谜,和我们要学的课的内容相关,于是我设计“猜谜歌会”这样的活动形式引入对歌曲的学习,用参加猜谜歌会要相互拉歌,你说我答的形式让学生快速的说出谜面、谜底,轻松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而整个教学环节也都是紧扣《猜调》这个主题而进行“猜谜歌会”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一种竞争、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有趣。引情激趣,寓教于乐。

本课的拓展部分我设计了创编练习来深化情感体验,巩固新课又锻炼了知识技能的迁移。在本课教学的巩固新授过程中,我设计“猜谜对歌比赛”这样的活动即让学生根据刚学的歌曲旋律、填上自编的谜语唱谜面,再由另外的学生用同样的旋律来回答谜底,充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课堂上还要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引情激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自主学习、主动探求、合作交往,学会学习的能力。注意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猜调》教学反思3

《猜调》是湘版教材六年级第三课。本课学习目标是:一、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感受和体验少儿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二、能主动参与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以及观赏傣族舞等活动,了解和喜爱云南音乐及文化。学习重难点: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

《猜调》是一首表现儿童生活的地方性小调,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对唱的歌曲。结构短小、旋律简单、节奏鲜明,单纯质朴。全曲最高音i,最低音5,一气呵成的九小节,似乎想难倒对方,但对方却脱颖而出、对答如流。整首歌曲明快、活泼,富有情趣。

本课以“云南音乐之旅”为情境主线。通过看舞、唱歌、听曲来感受、体验云南的风土人情,了解云南,走进这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地方。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导入部分即先通过欣赏“傣族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来让孩子们说说他们所了解得云南,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为学唱歌曲做铺垫。课程的第二部分唱曲,歌曲《猜调》的学习,通过聆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并说说歌曲中唱了些什么有什么特色?这些妙趣横生的歌词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云南的风土人情,还能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过的“对歌”的演唱方式。对歌曲有印象之后,开始学生的自主学习。围绕“歌曲中有哪些云南地方特色?”分四步学唱歌曲。即(1)熟读前十六、后十六、连续十六分音符节奏;(2)用“da”唱读节奏;(3)用“唻”听唱旋律;(4)试着填唱歌词。通过展示、评价,学生发现问题后通过微视频教学来突破难点。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巩固后,以演唱指导“游戏中带着什么心情来唱的?问着什么口吻,答者什么语气?”引领学生思考和表现、评价,突破本课演唱的难点。第三部分赏曲,欣赏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云南这个美丽的地方,并让学生上台展示一个跳傣族舞一个吹奏乐曲,在这优美的舞姿和美妙的乐曲声中结束。

回顾整节课基本按照自己的设计、构想完成,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在感知歌曲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聆听、感受,学唱歌曲,运用不同形式的演唱如师生対唱、生生対唱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和特点,并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最后学生上台展示环节,应该多激励学生参与,大胆展示,教师也可以跟着学生做一些舞蹈动作来带动大家,这样参与度会更高,学生兴趣会很浓。在今后的教学组织中,还应该继续不断探讨摸索,汲取经验教训,丰富自己的课堂。

《《猜调》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