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

时间:2024-06-04 19:07:20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1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这节课将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表现的情趣。

三、正课

1.提问:课文第1段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作者对峡江寺飞泉亭难以割舍的感情。

2.提问:课文第2段为什么要写别处的瀑布?

讨论并归纳:用别地观瀑布的艰难对比衬托峡江寺飞泉亭观瀑的舒适欢娱。

3.提问:课文第3段写登山经过“奇”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奇”在“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有三奇树”“根分而枝合”。

4.提问:课文第4段写飞泉观瀑,最有情趣的句子有哪些?试简要说明。

讨论并归纳:

(1)飞瀑雷震,从空而下。(先闻瀑声,后见瀑形,符合观察顺序。)

(2)闭窗瀑闻,开窗瀑至。(愿听瀑则闭窗,愿观瀑则开窗,各得其所。)

(3)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九天银河”使人联想到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九天银河如何壮观,但有了飞泉亭,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观赏,如放在案几上的小玩具,多么惬意!)

5.提问:课文第5段进一步从什么方面描写飞泉亭观瀑的乐趣?

讨论并归纳:从听觉写“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吟咏之声”“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6.提问:课文第6段主要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下山夜宿,并交代作者写此文的缘由。

7.提问: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本文写景多用白描手法,无生动的比喻,无形容词的堆砌,清新自然,抒情直抒胸臆,率真质朴,如叙家常,然于平淡之中足见情趣。

8.学生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四、小结

本文描写峡江寺飞泉亭观瀑的情趣,表达了作者对飞泉亭高度的赞赏。本文写景别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和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五、板书设计

峡江寺飞泉亭记

天台雁客等——目悦体不适

意难决舍

峡山

亭中

不能久留

赏景——目悦(奇已)

观瀑——体适对比(亭功之大)

观弈——乐景,乐事融合

不得已下山

首尾呼应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2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学会抓重点词句分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方法。

3.体会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见教学目的3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疏通文意。

一、导入新课

峡江寺,在广东清远县峡山上,山上有飞瀑,而寺中飞泉亭就是便于观瀑而受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称赞的。今天我们一同感受在亭中于“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中观瀑的情趣。

二、简介作者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名)清代人(时)浙江钱塘人(地)清代诗人,评论家。他继承了明代“公安三袁”的文学思想,主张诗文创作不要抄袭古人,贵在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评)代表作《小仓山房诗文集》(作)

三、疏通全文

1、将课文注释中的拼音写在书上相应的字上。

2、生齐读课文,师指名朗读节奏。

3、结合课文注解疏通文意,注意以下词句。

则飞泉一亭为之也:那是飞泉一亭造成的啊!

凡人之情:凡:大凡。情:事情。

势不能久留:势:势必。

他若匡庐:他:其他。若:像。

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

虽欢易别;虽然欢欣,却易分别。

而磴级迂回:而:可是。

飞瀑雷震:雷震:震响如雷。

八窗明净:八窗:八面窗子。

闭窗瀑闻:瀑闻:能听到瀑布声。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以人的安逸,等待瀑布的辛劳。

顷之:过了一会儿。

又复大作:又更大起来。

唯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只是他日我的魂梦,也许会飞来罢。

四、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进一步理解课文。

2.比较本文与二十二课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略)

二.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已经观赏过许多瀑布了,是什么使他留恋峡江寺舍不得离去?

明确:因为有飞泉一亭。

2.第二段中提到了几处别处的瀑布?为什么要写别处的瀑布?

明确:五处。用别地观瀑的艰难对比衬托峡江寺飞泉亭观瀑的舒适欢娱。

3.第三段写登山经过“奇”在哪里?

明确:“奇”在“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有三奇树。”“根分而枝合。”

4.在第四段写飞泉亭观瀑中,你最喜欢哪一句?简要说明。

5.第五段进一步从什么方面描写飞泉亭观瀑的乐趣?

明确:从听觉写“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吟咏之声”,“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6.第六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写下山夜宿,并交此文的缘由。

7.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

明确:多用白描手法,无生动的比喻,无形容词的堆砌,清新自然,抒情直抒胸臆,率真质朴。如述家常,然于平淡之中足见情趣。

三.比较本文与二十二课的异同。

明确:相同:情景交融的写法。

不同:内容:22课偏重于借景写怀,抒发身世之慨。本文偏重于表现自然之美和个人情趣。

语言风格:22课流畅婉转,抑扬错落。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

作者情趣:22课悠闲自得,淡淡的孤独与怅惘。本文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四.完成练习。

附主体板书

其他瀑布游者不得从容虽欢易别

反衬

峡江寺:意难决舍————有亭飞泉游者以逸待劳观瀑之娱

对枰吟咏一 ……此处隐藏1252个字……就是对作者人生取向的研究。这些古代大家们之所以文传千古,关键在于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本文的作者能从自然中发现闲趣、理趣、雅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与自然相生相处的人生态度。当代的学生,在这一点上,还需要补上很重要的一课。

(二)

重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文意,准确翻译,借助工具书以及书后注释解决本文重点。

难点:体会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通过具体词句的分析理解,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解决这一难点。

教学过程

(-)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准确翻译课文,解决书后练习。

2、掌握课文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品评作者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峡江寺,在广东清远县峡山上,山上有飞瀑,而寺中飞泉亭就是便于瀑布而受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称赞的。今天我们一同感受在亭中于“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中观瀑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作者袁枚,并让学生初步了解袁枚的作品风格。

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字。

学生跟读课文,掌握句读。

下面借助工具书,学生边读边译,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

1、本文所写的内容。

2、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章结构上的特点。

4、本文语言风格,举例说明。

归纳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l、作者通过在峡江寺飞泉亭观赏美景时“目悦”“体适”以及无限乐景与娱乐事融合抒写,表现了对飞泉亭的赞赏,让人们既领略到优美的风光,也体会了作者率真自然的情感。

2、作品表现了作者对飞泉亭的称赞,对亭中所见美景的赞美之情。

3、课文开头设计悬念,“至峡江寺意难决舍”接着列举“天台之瀑”“雁客瀑”“匡庐”“岁浮”“青田之石门”等。“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为下文写峡山美景、奇景,以及飞泉亭中观赏瀑布“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参错并奏”别有情趣,作衬托、铺垫,更突出飞泉亭之功,解决开头所说悬念“意难决舍”皆因“亭功之大”赞美之情溢于字里行间,结尾再抒眷恋之情“惟他日系之魂梦”。最后交代作记缘由。

4、语言明白晓畅。(课后练习三)

(四)总结、扩展

作者在这篇短小的文章中,言虽简而意境顿出,抒情笔墨更少,但情感率真自然,环境之优美,观者之欢愉,全都写出来了,文笔更是清隽流畅、朴实淡雅。

(五)布置作业

1、书后练习一、练习二

2、背诵3、4、5节。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6

[教学目的]

1、积累文学常识,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

2、练习诵读,读出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机理和情趣;学会映衬的写作手法;学习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3、学会与自然相生相处,并能从自然中发现闲趣、理趣、雅趣。

[教学重难点]

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及课文积累背诵。

[教学时数]总计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以及本文思想主题。

本文高度称赞峡江寺飞泉亭便于观赏瀑布,别有情趣,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

二、读课文。

1、正音,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2、学生放声读课文,达到熟读的地步。

三、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结构(课文一至四自然段)。

(详细内容参见《中学教材全解》初三分册179-181页)

四、再读文章,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一、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结构(课文五、六自然段)。

(详细内容参见《中学教材全解》初三分册182-184页)

二、学生自读课文,分析结构思路,教师点拨。

全文共6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自己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赞誉之情。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描绘峡江寺飞?さ木吧??硐殖鱿惺省??庵?椤?br> 第三部分(第6段)记叙为飞泉亭作记的缘由。

三、理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趣。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趣。例如“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中,“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关上窗户,瀑布似乎还不忍离去,萦绕耳际;打开窗户,瀑布不请自来,读者甚至可以想象她那欢快跳跃的形象。这一“闭”一“开”,侧耳可闻,伸手可触,比起“遥看瀑布挂前川”更能调动观者的感官享受。由此作者的情趣可见一斑。

(第三课时)

一、背诵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闲趣、理趣、雅趣。

二、关于本文的语言特点。

1、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本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中间三段多为描写,结尾一段多为记叙,开头两段以议论引出,每段结尾多是抒情的句子。

2、对比映衬。如第二段写了天台、雁宕、匡庐、罗浮、石门等瀑布。这些瀑布虽然奇特,但是,游人“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为下文写飞泉亭观瀑布作反面衬托。第三段主要写峡山的环境。山不高,“不过里许”;登山的路弯弯曲曲,有石头台阶,路边的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太阳一点也晒不着;过了石桥,有三棵奇树。这峡山的特点是不高、不热、很奇特。描写这些景色为写飞泉亭作正面衬托。第四段写飞泉亭,先交代它的位置,“瀑旁”;再写它的面积和窗户,面积“纵横丈余”,“八窗明净”。主要写的是游人在亭中的感受:关窗可以听到飞瀑雷鸣般的声音,开窗可以触摸到瀑布飞溅的水花;游人可坐可躺,可抒写文章,可品着香茶尽情观赏好似九天银河的飞瀑,如入仙境一般。和第二段所写的观其他瀑布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3、语句多变,长短结合,骈散相杂,表现力强。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用典故。有很多词语和现代汉语的用法完全相同。

三、小结。

作者在这篇短小的文章中,虽写景不多但言虽简而意境顿出,抒情笔墨更少,但情感率真自然,环境之优美,观者之欢愉,全都写出来了,文笔更是清隽流畅、朴实淡雅。

[作业练习]

1、本文生字词听写积累。

2、解释加横线的词的古义和今义。

①不图观瀑之娱…… (没想到―不谋求)

②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受限制―不自在)

③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一起―两方或多方为经营事业或在特定的工作中规定彼此权利和义务所订的共同遵守的条文。)

④云树蓊郁,中隔长江…… (长的河流―专有名词)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②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③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